用过的地膜已不再是田间地头的“白色污染”,而是经过完善的回收体系,农膜多少钱,重新被加工成为PE软管、滴灌带、塑料桶等市场需求巨大的产品,实现了变废为宝。
在刚刚结束的由农业和国家发改委共同主办的全国推进农用地膜综合利用现场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在甘肃参观了已建成的废旧地膜综合利用体系,详细了解了甘肃废旧地膜再利用的情况。
目前甘肃省的废旧地膜综合利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回收的废旧地膜进行粉碎、清洗后,通过热融、挤出生产再生塑料颗粒,利用再生颗粒进行深加工,生产PE管材、塑料容器(如化粪池)、滴灌带等;二是将回收的废旧地膜直接粉碎,混合一定比例的矿渣加工生产下水井圈、井盖、城市绿化用树篦子等再生产品。
再生料做成的产品性能不变,价格却降低了,对于需要大规模使用这些产品的用户来说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所以很受欢迎。据甘肃某塑料生产厂家的负责人介绍,农膜的用量怎么计算,仅该厂每年废旧地膜深加工产品产量就可以达到5900吨,年产值可达6000多万元,由于物美价廉,产品供不应求。
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甘肃省是地膜消费大省。废旧地膜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曾一度困扰甘肃。但近年来,通过严格制定标准,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截至2014年,农膜,甘肃省的全省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已达到了75.4%。而通过可再生产品的生产,这些被回收的地膜目前全部可以进入循环体系。
地膜残留污染愈演愈烈,与我国生产的地膜过薄且不好回收密切相关。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会秘书长翁云宣介绍,现在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农膜厂家直批,把地膜做到0.004毫米或0.005毫米,比国标低了近一半。地膜越薄,越容易碎在地里,给回收带来困难,同时加剧了土壤污染程度。
同时,作为解决“白色污染”有效途径的生物降解地膜,却因为成本高等问题,遭遇市场应用瓶颈。
应用化学研究所,正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委资助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研发的项目。
关于地膜的韧度等技术问题,国内外产品的差别并不大,目前主要的问题还是价格。“国外生物降解地膜的成本可能是普通地膜成本的3~5倍,国内产品虽然没有这么贵,但也比普通地膜贵一倍多。”
姓名: | 蔡先生:13592796488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3592796488 |
业务 QQ: | 349807954 |
公司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塘工业区莲峰三横路71号 |
电话: | 0769-81516875 |
传真: | 0769-81516897 |
Copyright © 2025 硕泰 版权所有